按照规划,广州将在10年内基本完成138条城中村的整治改造,其中,位于重点功能区的52条城中村计划用3~5年完成全面改造。土地政策方面,允许土地直接登记为国有土地,并允许现状出让和熟地出让;村自主改造的可实行协议出让,同时可享受优惠的土地出让金政策。大量的旧城改造规模,开发商是否会再次携手?
沈锐培认为,联手拿地的项目面积都比较大,开发周期长,涉及的资金也比较多,但考虑到通常都是3~5个公司联合,这样算下来,分摊的成本一般不会太大,而且可以发挥不同公司的优势,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其实,联手拿地最大的问题是公司之前的利益分配、相互配合、资金管理等细节需要磨合,也就是各股东之间的工作配合度是否合拍,如果因某一环节出问题,那么将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及销售。”沈锐培进一步表示。
曾英杰也表示,联手拿地开发的初衷就为了避免资金风险,因此尽管周期较长,但在不出现大的宏观经济问题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周期长而暴露资金问题。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后期的开发、销售及管理当中的冲突问题。不同企业在对产品的打造、销售及后期的管理都各不相同,如何平衡这些冲突更考验联合开发房企的管理能力。
三旧改造房企或再携手
曾英杰对此表示肯定,首先,三旧改造涉及的社会问题会比普通住宅更多,具备不同开发经验房企的联合,更有利于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其次,三旧改造一般持续周期较长,对资金链的需求更高。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
沈锐培也认为,三旧改造项目如果体量小的话,资金要求不高,而且利益分薄,联合拿地开发没太大必要。如果是大体量的地块,涉及的拆迁费用高昂,地价总量大,联合拿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规避风险,最后还可以发挥不同公司的优势,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密集的宏调政策使不少房企资金链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开发商联合开发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能保证企业正常的发展和扩张。经纬行研究中心高级主任曾英杰表示,开发商联合造城也是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联合开发既可以保持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又可以控制风险。
上一篇:保障房进入数字繁荣时代 引发开工率注水的猜测
下一篇:合肥楼市发展新思路促使19家国企精主业退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