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区变“空城”现象普遍 凸显制度缺陷
          发布时间:2015-01-22  来源:0352房网  编辑:阿紫
          
         
        
	摘要:全国最大
保障房区、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位置偏僻申请遇冷,成一座空城。其从2012年底公开
销售至今,仅收到不足200份申请。此外陕西、河南等多地保障房空置现象也大量存在。业界认为,很多保障房只是为行政命令所逼,选在边远地块的保障房只是被用来交差。
 
	 
	    保障房区变“空城”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地方都有过类似报道,皆因保障房位置太过偏僻,配套设施不健全,
交通不便、
建设质量差等等,致使其缺乏吸引力,难以顺利销售出去。保障房遇冷的尴尬,凸显保障房制度存在缺陷,需要采取措施予以完善,将保障房建在条件便利的地段,方便住户居住和出行,以降低居住成本,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需求。
 
	 
	    从各地保障房空置情况看,均存在着大量闲置现象,动辄就是数万套之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一边是众多低收入群体
住房困难,另一边则是大量保障房闲置,两相对比极为鲜明,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思,需要检讨保障房建设和分配制度,让其更贴近民众需求,避免浪费资源。
 
	 
	    由于此前政府在保障房方面长期投入不足,过度依赖
商品房供应
市场,导致住房市场畸形化发展,亿万家庭都是购买商品房解决居住问题,因供应失衡造成
房价过快
上涨,普通民众最终难以承受高房价,大量低收入群体面临住房困难问题。因此,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设投入,不仅是在弥补之前的欠账,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刚需,亦是履行政府的保障责任,为社会托底。
 
	 
	    目前,全国各地每年要完成大量保障房建设,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完成任务,缺乏详细周密的
规划,重数量而轻质量,大干快上导致粗制滥造,保障房质量问题频发。而且,保障房分配机制不透明,腐败交易、违规操作屡屡发生,出现“开宝马车住保障房”的丑闻,保障房已经成为腐败高发领域。
 
	 
	    因此,各地政府要重视保障房建设分配制度,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布局、透明分配,让保障房围绕人的需求而建设。比如在
城市中心地带保留部分保障房用地,让住户能够就近上班,出行方便快捷等。同时,要加强保障房管理,对腐败行为严加打击,以肃清保障房领域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