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您的位置: 0352房网 > 全国楼市 > 住房制度体系的三个新动向 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住房制度体系的三个新动向 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发布时间:2014-03-21  来源:0352房网  编辑:阿紫

    其二,“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各级财政保障性住房稳定投入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完善租赁补贴制度,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提高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将保障性住房制度单独拿出来说,表明其重要性。

 

    其三,健全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这是官方第一次系统性释述“长效机制”。《规划》提出,“调整完善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共同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各城市要编制城市住房发展规划,确定住房建设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住房用地稳定供应,完善住房用地供应机制,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优先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实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需求。”

 

    上面这段话,其实讲明了长效机制的内容与手段,主要包括四类政策工具:住房、土地、财税、金融。所谓住房政策,主要是编制住房发展规划。这项工作早在2007年前后,各地就曾被住建部要求编制规划,其后又多次被要求重编。地方政府通过摸底、测算本地住房需求总量及结构,进而制定住房供应、建设规划。遗憾的是,很多城市在摸底居民需求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以至于近几年有些城市的保障房供应规模偏大,出现“房等人”的不良现象。

 

    所谓土地政策,主要就是宅地供应。近几年的4月份,国土部都会在汇总各地上报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公布全国及各地当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不过,几乎每年都没完成计划。

 

    应该说,宅地的供应原则按重要性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这是民心工程,不过还是有些地方政府不愿免费供地,更愿卖商品房用地。二是优先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这个界定有点暧昧,“政策性商品住房”应该指代“限价房”,而介于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间的“非驴非马”产品,少做为宜。三是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主要指中低价位、中小套型(140平米以下)的住宅。四是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这与抑制投机投资需求相匹配,但也会误伤部分高端改善需求。

 

    所谓财税、金融政策,主要是指实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需求。针对两类需求宜采取两种做法:支持自住,抑制非自住。所谓差别化,主要是契税、营业税、个调税、个贷首付与利率等,对首套房、二套房、多套房、普通房、非普通房等松紧程度不同。然而,当前政策存在很多不足,还无法真正到位支持自住、抑制非自住,比如首套房贷款利率基本没有优惠,支持力度很弱,而原本应该抑制的多套房交易者,通过假离婚等手段,仍然能够“偷享”政策支持。

 

   《规划》还提出,“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这一条内容频频被拿来说事,被诸多人想象为打压房价的利器。然而这只是基础制度建设,通过统一登记和全国联网,确实能让少数多房者望而却步,望风抛房,但并不构成对房地产的直接调控。其关键在于,这些基础而又重要的信息建立成库、形成使用机制之后,官方会否据此而制定某些调控政策,这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比如未来的房地产税立法,会否据此设计住房免征面积?但至少未来一两年,这两项工作难以实质性影响全国楼市走向。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热门楼盘
  • 楼盘
  • 区域
  • 均价
Copyright © 2010-2019 0352fang.com. Powered by 0352房网 大同市触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52-7915556   业务合作:0352-7915557   客服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   晋ICP备1300764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