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摘要:买不买房,固然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是任何选择都有好与坏的区别。至少从投资角度看,在合适的时机不买房,可能意味着错过了一班车,要搭上下一班可就难了。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1.8%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因房价而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多。看上去,这也是一种自由选择,大城市居大不易,那就到中小城市发展。但是,仅仅因为房价而放弃大城市,也就是放弃了更宽松和更活跃的发展空间,堪称不是选择的选择。而且,到了中小城市,同样会面临买房问题。实际上,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在选择城市,而是在选择买得起房子的地方。
种种纠结背后掩藏的另一个问题是:房价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么说,不是为了宣扬某种仇富心态,而是说对年轻人而言,如果有家庭财力的支持,尽管也是咬咬牙付出首付,未来十几二十年要成为房奴,但是动辄几百万元的房子因为不断增值,无疑与同龄人相比“赢”在了起跑线上。相反,家境一般,付不起首付,不光离房子越来越远,与买房同龄人的资产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造成阶层固化最主要因素不光是教育不公,不光是城乡差异,恐怕还有能不能付得起首付。年轻人有两种,一种是当稳了房奴的年轻人,一种是欲当房奴而不得的年轻人。很多人买房有两个家庭甚至祖辈家庭的支持,这只是家长无条件的爱吗?并不尽然。买房已成为了家庭最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式,这项资产配置得正确、合理,才意味着下一代能提升一个阶层或者在本阶层稳定下来。
拿上一代人年轻时的境况与这一代年轻人相比,同样是不合理的。上一代人可以通过自我奋斗,抓住住房商品化的机遇,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在人到中年时买到属于自己的住房。而这一代人的命运与家庭深度捆绑在了一起,这一代人也不再生活在堪称颠覆的时代。现实情况是,很多年轻人的自我选择空间有多大,取决于父辈有没有在关键时期作好选择。
不错,买不起房子、不愿意买房子,可以租房。但是,必须看清楚的问题是,个人住房所满足的并不是简单的居住需求,而承载了太多居住以外的意义。房子与投资,与婚恋,与个人阶层的进退直接挂钩,这才让年轻人面临高房价别无选择。刚刚毕业,住小一点,住差一点,这都不是多大的问题。问题在于,如果房价长期上涨,不能在合适时机买房,可能会一辈子住小、住差,这就大大削弱了年轻人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