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双向调控”思路明确 行政手段逐渐减少
发布时间:2014-03-07 来源:0352房网 编辑:阿狸
摘要: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姜伟新透露2014年房地产调控思路倾向于“双向调控”。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指出,未来将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房地产
市场掺杂民生、经济、投资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行政调控手段在2014年仍然不会马上退出。但是,与以往
楼市调控“一刀切”不同的是,未来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上将具有更多自主权。
细化 不同城市分类指导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6日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房地产调控方面的内容做出了权威解释。他指出,现阶段全国
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因此,未来在调控手段上,将根据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即热点城市继续增加供应,抑制、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继续执行
限购、限贷
政策;而对于
库存量较高的城市,则要控制
住宅用地供地规模,控制供应结构。
针对一些
房价持续
上涨的热点城市,齐骥表示,这些城市今年1、2月份的
数据显示,虽然楼市交易量有所下降,但
价格上涨依然明显。从供需来看,仍旧呈现不平衡态势。他说,对于这类城市,应千方百计增加供应,尤其是中小套型供应。与此同时,为缓解供求不足的矛盾,此类城市仍将继续采取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
而对于大家所说的“鬼城”、“空城”,齐骥表示,是这类城市开发密度大、库存量较高造成的。“城市住房可售库存合理区间在月
销售量的12-15倍,而超过15个月的,属于较高库存。对于这类城市,要控制住宅用地供地规模,控制供应结构。”
事实上,2014年初,住建部在安排全年房地产调控的工作时,就明确要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住房市场供需矛盾较为集中的城市,要继续从严实施限购政策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同时要求房价下跌的城市重视消化存量,控制商品房新开发规模,控制预售许可审批
进度。
对此,业界分析指出,2014年的房地产调控思路更符合不同城市严重分化的现实。一些符合新型城镇化
规划方向、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占主导的地方城市,未来在调控政策上有边际改善的可能和空间。另一方面,按照上述原则,目前正在执行的限购政策、对二套及以上住房的限贷、禁贷政策,不会放松。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执行政策或将更严格,房地产市场的“去投资化”、“去杠杆化”将是
一线城市的调控主流。但是,不排除温州等量价齐跌的城市,出台力度不同的救市措施。
弱化 行政手段或逐渐减少
事实上,弱化行政手段在此次住建部主导的房地产市场总体调控思路中已经有所体现。其中,最为明显之处是,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并公布当年度的房价控制目标,而是强调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两个方面。此外,以前频繁使用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也被“稳控房价”代替。
业内人士认为,住建部这一思路的变化,可能会使地方政府逐步减少行政性手段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干预。部分价格较高的
楼盘的审批,可能在未来出现一定的松动。但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则可能会采用新的政策性住
房产品来对冲房价上涨的压力。
完善 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中央层面首次将创新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列入房地产调控思路。
在阐述房地产市场总体调控思路中,齐骥表示,住建部将在热点城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主要为解决新就业无房人群,以及已有稳定工作但收入较低未
购房人群。他表示,地方政府在
土地出让初期,便明确供应对象,供应价格,
户型等方面,政府让渡部分
土地出让金,产权为个人与政府共有。
对于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托底,2014年将新开工700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这也是“十二五”以来单年度
保障房建设最多的一年。此外,在资金方面,除加大中央财政预算投入外,国资监管部门将在今年出台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国家开发
银行,将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
贷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