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郑理事长讲到了房地产确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房地产是10.4%,2009年拉动经济贡献率是19.4%,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产业。但是前提是什么?就是靠投资拉动GDP的阶段是这样的情况,去年投资还有5万多亿,相当大的投资。刚才郑理事长讲得非常清楚,国民经济怎么转型,我们三架马车的作用需要调整,经济发展需要转向内需。城市化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我们有一张王牌,人要进城,所以要盖房,但是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城市化更注重城乡均衡发展,还有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差距减小。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化的成果和效益,并没有成为城市的人,恰恰相反,在保障性住房方面还限制外来户口享受。
仔细想一想,商品住宅是房地产的主体,曾经达到80%,这种单一模式,商品房的第一方式到底走多远?我们一方面说城镇居民住房自由率达到86%,保障房又要上来,占很多城市销售量的50%,全国都要占30%。原来已经80%,又要上30%、50%,在未来三年,“十二五”计划,未来商品房的空置率还是不能忽视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老龄化以后家庭人口在减少,未来是什么趋势?我们要提前研究。要提前考虑商品住宅类的,这一类的转型在保障房方面要考虑,还有租赁这块。还要考虑城市发展的承载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环、二环、三环、八环去扩展吗?是做基础设施,就是我们说的“铁公鸡”,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模式。而且东、西部的发展会造成新的板块,很多开发商已经转出来搞城市运营,城市综合题,城乡一体化,这部分得到了发展的空间,而不是被压缩的空间。我们新型经济产业区即将出现,我们怎么成为他们的承载?开发区、产业转型基地,农业,IT等等,都需要房地产来承载。我们要变成其他产业和经济转型的一个承载力,所以我们内需型的,消费型的产业承载,在座的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旅游,服务业,养老产业,这部分内需型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
对企业来说,商品房市场将面临保障房平分秋色的局面。从单一的商品房开发转向复合业态,从开发销商物业转向销售与持有,要持有一部分,包括住房也有公租房,也有持有机构,大型的企业的整合能力要提高。我觉得在这次调控中,大型企业,不管是商品住宅的整合能力还有集中度都要提高,中小型企业困难加大,现在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比大型企业要严峻得多,这样的结果企业集中度会提高。所以企业发展从单纯的规模扩张,我们今年销售多少,明年销售多少,这样一种发展转向整合,集成式的发展,也是我们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重整。
另外,中国人均GDP到了4000-5000美元,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怎么避免落入陷阱,比如坚持产业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调整。房地产的角色,我最近一直在讲,我们是不是参与投资拉动这样一个火车头,应该转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载作用。从火车头的作用转到一种承载作用,和其他的新兴产业融合共生。
上一篇:张五常 :中国楼市泡沫是钢做的扎不破
下一篇:许子枋:房价欲逆风上扬政府仍牵线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