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美、日、韩等国家,高尔夫是作为一项大众化的体育休闲运动加以推广和普及的。美国公众球场的比例高达八成。而且选址都有严格要求,譬如将荒地、滩涂、山坳、垃圾掩埋场等一些不宜耕作的土地变废为宝,提升地块价值。
香港规划部门10年来除了5宗练习场外,未批准过标准高尔夫球场。在香港建高尔夫球场,要经过规划、地政、康文、民政、水务等部门的严格审批,还要考虑社会意见。
而高尔夫运动到了中国却完全颠倒了: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减少成本,一般把球场选建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大量挤占耕地、山林甚至文物古村落等宝贵的公共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更重要的是,国内的高尔夫球运动基本为权贵的专属运动。至今,中国建成和拟建的公众球场数量仍然是个位数。
社会各界人士认为,过量建设高尔夫球场会给社会、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可将其归结为五大罪状:
罪状一:有法不依、违规建设。
云南圣元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冰说,从2004年起到现在,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关于开展高尔夫球场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对高尔夫球场建设进行了严格规定和禁止,但高尔夫球场项目有增无减,法律法规变成一纸空文。半月谈记者从云南省环保厅了解到,2004年以后,该厅未批准过任何高尔夫球场建设。
罪状二: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据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所长段昌群教授介绍,高尔夫球场选址都在城市和农村的黄金发展地区,也是环境敏感区。一些球场废弃后因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无法恢复原有生态或进行其他种植。
罪状三: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
不少高尔夫球场建在环境优美的度假区和风景区,加之其高昂的消费,普通百姓无法承受,自然享受不到这些风景,公共资源成为富人的独享资源,容易引起普通群众心理失衡。另外,球场主要在春秋两季较为火热,其余时间多为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大量失地农民一次性补偿后再无田地,无以谋生后容易引发上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
罪状四:冲击和影响其他产业发展。
各地纷纷上马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没有经过统筹安排与管理,而是各行其是。良莠不齐的球场建设不仅冲击了整个市场,也会影响当地旅游产业的正常发展。
罪状五:高尔夫球场正越来越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最为典型的例证是浙江温州的官员群体任职高尔夫协会事件,背后隐匿的正是高尔夫球腐败。高尔夫球场的一个重要生存基础便是巨大的隐性腐败。
上一篇:云南面对禁令依然难阻高尔夫建设者的“热情”
下一篇:北京大学低调圈地8年 启动42亿元教工住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