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难”正考验着深圳的保障房管理,没有退出,管理难题永远无解。深圳第一个因媒体曝光政府调查而退出经适房的案例尘埃落定,而由此引发的经适房管理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2010年5月,南都连续报道,深圳市建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伟峰成功通过审核,买到了深云村经济适用房项目的一套房子,锃亮钥匙已经到手。在入伙那一天,他把自己在公司所有的50%股权转让给亲弟,老总说这是为了“需要钱装修经济适用房”。
报道刊发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在随后召开的深圳“两会”上成为热点。市人大代表黄翔就此事,专门发函给人大常委会,要求相关部门答复。
深圳市住建局在南都报道刊发后,立即组织局内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但调查进展极为缓慢。此案例曝光后,这个审核制度漏洞在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受理审核中被堵上,主管部门专门增加了工商审查的环节。
住建局表示,根据2007年深圳市受理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的“九查九核”审核机制中,并没有包括调查申请人家庭成员投资办企业的情况,而是通过《申请2007年度保障性住房家庭收入认定办法》(深民(2008)6号)有关规定,对经营性净收入、投资本金资产,由申请人诚信申报,并对于申报存在情况,调查评估确定,分别计入家庭收入和资产。由此杜伟峰拥有公司股权的情况,在深圳当时的保障房申请中,并没有审核。
不过,有关杜伟峰情况的调查,住建局一度遇到困境。相关官员多次对媒体抱怨,他们从外围调查入手,组织了研究论证,并发函到市相关单位,包括民政、工商、交警挨个进行深入调查核实,但进展十分缓慢,需一定的时间。
在2011年上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住建局相关官员介绍,针对杜伟峰的外围调查已经完成,但找不到有力证据证明杜骗购经适房,该局正要求杜出具一份有关个人财产证明的公证报告。
只要住进去,便不会再出来,这已经成为深圳保障性住房售后监管中一大突出问题。从深圳2007年启动保障性住房以来,如杜伟峰这样买了经适房因问题曝光而退出,至今仅此一例。而因违规被勒令退出或处罚的案例,至今尚未见到一例。
对于售后监管和退出,主管部门一直在抱怨取证难、人手少和调查手段缺乏。包括去年轰动一时的“桃源村三期豪车门”事件,主管部门事后调查认定,曝光的“豪车”只有12辆为桃源村三期业主所有,且是入住后所购。
经历了长达一年的马拉松式调查后,深圳市住建局近日向南都记者证实,杜伟峰已经退房。相关官员介绍,他们依然没有找到证明杜骗购的核心证据,不过杜伟峰自愿提出退房,得到批准,“不过,我们向他明确表示,住建局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他责任的权利,一旦找到证据,就要追究相关责任。”
上一篇:东亚新华地产打破行业游戏规则自曝成本震业界
下一篇:潜山县建“皖公”巨像打造县级城市文化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