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房是安徽蚌埠市朝阳街的钉子户,至今已坚守6年。2005年,当地进行棚户区改造,开发商补偿张安房兄弟4人2套房。张安房拒绝搬迁,他要求给兄弟和其父亲共5套房。开发商亦不退让,坚决不满足张家“过分”要求;政府则表明,要严格按政策办事。
10月25日,张安房被刑拘,理由是两年前砸坏挖掘机。当时他在用砖块对抗行政强拆。6年的僵局,形成一个“三方皆输”的局面。维权中,张安房遭人恐吓,在对抗强拆时受伤,家人过着没水没电、担惊受怕的日子。亲友一度劝他适可而止,张安房则拒不妥协。
钉子户要求分5套房
张安房的三层小楼,已被周边小区新楼完全包围。11月10日,大白天,张家屋里一片漆黑。他家没水没电,楼前挂了一条褪了色的红条幅,上面写,“欢迎各级官员前来体验生活。”张安房的家在安徽蚌埠朝阳街,2005年实施棚户区拆迁。张安房要求分5套房,开发商没答应,张安房拒绝搬迁。
成为“钉子户”后,张安房的生活变了。他辞去公交公司的临时工作,拿着几百元的下岗工资,专职守着老房。每天,天刚亮,他便起身,在院落垒砌的灶台里烧狗粮。中午,他要装上十多个水桶,拉着三轮车,和妻子王爱玲去几百米外接水。这些每天必做的事儿,都是拆迁前不曾有的。
有时,他坐在黑黢黢的屋里,对着老父亲的遗像发呆,一坐就是半天。王爱玲叫他,他不应。在抗拆的第五个年头,张安房的父亲死在老屋。5套房的愿望至今未实现。更糟的是,张安房的抗争维权变得越来越孤单。曾经支持他的兄弟,已与他疏离;曾经理解他的邻居,因安置房兴建受阻,对他颇多怨言。
拆迁高兴坏了钉子户
由于互不退让,这场维权已成为一个难解的僵局。张安房出生时,适逢其父买房,故取名“安房”;2005年拆迁,政策只补偿兄弟4人一套房。张安房没想到,这辈子他和房子渊源那么深。当时,蚌埠市西区城建批准张家盖两层楼,张家以不够住为由,盖了栋三层小楼。屋内没有厕所,厨房也搭在阳台。但在八十年代的朝阳街,还称得上好房子。等到张家的儿子陆续结婚生子,房子就显得紧促了。
2005年,传来消息,蚌埠九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要对这片棚户区进行改造。拆迁安置还在原地。通知下来的那天,张安房哼着小曲儿,让王爱玲买了些好菜。他告诉女儿张楠,以后就能住上带厕所的亮堂房子,女儿也能有自己的独立卧室了。
拆迁政策很快发下来。蚌埠市政府第12号令《蚌埠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张安房仔细看过。按照政策,张家可以获得15.6078万元的货币补偿或者等面积的房屋产权调换。张家被认定的房屋面积共104.33平方米,房地产公司给出的补偿是:置换一套等面积住房,并交付开发公司房屋新旧差价10万元左右。
拆迁时,张家的两个女儿已外嫁,剩下四兄弟和父母同居。张安房觉得补偿不合理,“你不拆迁,我们还能住。拆了,给我们一套,弟兄四个怎么住?”张家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四个儿子,每家都要一套房。加上张贻胜老两口的一套,共要5套房。
上一篇:三成“瘦身”钢筋席卷兰州建材市场形成利益链
下一篇:郑州市一建筑发生火灾 业主为抵制强拆而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