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价地频出的现象,21世纪不动产首席分析师常智认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未完成前,地方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性非常大。同时,由于企业或个人手中的闲置资金找不到投资出口,都会向房地产业流动,这也就促成了当地政府和投资方,共同推动了“高价地”的出现。
工商联房地产协会会长聂梅生告诉记者,由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开始显现效果,最明显就是交易量的下降。几大板块的价格开始回调,像望京板块,区域内的房屋库存量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盘很难获得良好的竞争力,所以会有开发商陷入建设和推盘进退两难的境地。
聂梅生表示,2011年并不是升值很快的地块,而且楼盘的积压比较多,库存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之下,开发商不敢再增加库存。而在分析师常智看来,为了规避售楼又不赚钱的尴尬,像大望京一号、东升乡蓟门桥高价地项目,甚至铤而走险,冒着有可能违反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风险,选择“冬眠”,或者尽量减缓开发速度。
常智说,开发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三点原因,第一,现在开发产品出来卖不是好时机,因为它不够成熟,可能发展商会倾向于持有土地,过两年等区域成熟以后,土地价值上升了以后他才开发。第二,资金方面会有一个问题。第三,现在还没有对土地的产品定位,找出最佳、最理想的方案。这几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开发商延后开发。
常智认为,现在开发商也受到限购,还有市场调控的压力,本身它的资金回流也陷入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那么,政府是不是也考虑到目前这样的情况,所以也没有加大力度整治。聂梅生认为,要解开地产企业利用巨额地价,制约政府整治土地的问题,必须从土地的交易方式上,拆开政府与企业的巨额资金关系。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说,这届政府把70年的土地出让全部卖了,然后钱一把收回来,老百姓也不必去承受70年的租金这么痛苦。一年一年地收房产税,这样就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理性的轨道,高价地的增加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一些制度上的解决。将一次性交付的70年土地出让金,转变为逐年缴纳的房产税,才能降低一次性土地交易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诱惑,避免地价上涨和高价地的产生。
高价面粉必然带来高价面包,就在2011年以前,几乎所有的地产商对此都深信不疑,不但房地产企业疯狂拿地,就连一些从来都没有经营过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也挤进来想分一杯羹。于是,在过去的两年中,北京高价地频出。但是随着调控手段进一步严厉,特别是2011年北京执行的限购以及金融机构的限贷政策,大部分投资需求被挤出。
看来,疯涨了10年的房价,终于被栓上了缰绳,而对于那些拿到高价地的开发企业来说,也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市场策略了。而现阶段房地产调控,虽然能遏制高价地的出现,却对于整治以往高价地闲置的问题,起了消极的作用。
上一篇:北京市多块高价地至今未迎娶未婚妻引业界争议
下一篇:中铁二期项目交房即遇渗水季 缝补至今仍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