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太原市却遭遇“有地难供”的尴尬。太原市国土资源局7月18日提供的资料表明,城中村改造八成多土地供不出去。这是怎么回事?
为了推进35个城中村改造,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简化办事流程,加大储备力度,确定专人负责,创造一切条件推进城中村改造。然而,受政策约束,城中村改造遭遇有地供不出去的尴尬。按照省有关规定,城中村在完成村民改为居民、村委会改为居委会、集体经济转为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城中村转为社区“五个转变”之后,土地予以划拨,供应对象是村集体转型后成立的实体经济组织。
根据这一要求,太原市国土局分别将41个城中村用地全部或部分报转省国土厅和国土资源部,涉及土地总面积八百六十余公顷。然而,至今,只有8个城中村成立了实体经济组织,其余均未成立。市国土资源局为这8个城中村供应土地165公顷,不足全部城中村应供地总量的两成,八成多建设用地供不出去。
建设用地紧张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太原市却遭遇“有地难供”的尴尬。太原市国土资源局7月18日提供的资料表明,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八成多土地供不出去。
城中村改造应尽量使用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太原市城中村改造选址没有充分考虑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绝大多数为新增建设用地,造成了存量建设用地利用不够的问题。城中村改造应“整村拆除整体建设”,但在实际供地中,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限制,不能达到一次性全部转征,只能转征一块供应一块,难以达到整村拆除的要求。导致土地供应后,原有旧村不能及时拆除,土地不能及时收储。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近年来报国务院批次供地率不得低于40%。供地率不达标的城市,国家将核减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原批准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作废。如果城中村土地供不出去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我市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指标将受影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将受到影响。
上一篇:落实保障房用地制度成为确保建设任务的重头戏
下一篇:房企两重天:中小房企利润下滑 龙头房企势正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