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高尔夫污染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高尔夫污染处于监管真空的状态。禁建法规并没能阻止全国高尔夫兴建之风,对高尔夫项目的监管,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北京市遍地可见高尔夫球场,而且有向繁华地区集中的趋势。记者调查了解到,密度最高的是人口最多的朝阳区,共有41家,有面积可查的31家共占地约18981.6亩。其次是共有19家的海淀区,有面积可查的13家共占地约7416.3亩。
13万亩土地用于高尔夫项目
在京郊的高尔夫球场密度虽不高,但平均占地面积均过千亩。昌平区8家共占地约19072.5亩,平均到每家高达2384亩,为各区(县)平均圈地面积之最。北京高尔夫平均占地超过2000亩的有昌平、大兴、通州等6个区。
北京周边高尔夫球场圈地规模也十分惊人。仅燕郊经济开发区就有3家共圈地6100亩的高尔夫球场。
记者调查统计,这132家高尔夫球场面积可查的有103家,共占地约135682.1亩。这些高尔夫球场少则占地几十亩,多则占地几千亩,其中占地最多的是2006年建成的北京永乐时光度假村高尔夫俱乐部,约6640亩,北京城外诚商务会所的6洞高尔夫练习场占地最少,但也有30余亩。
这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产物。高尔夫不是社会大众需求,是纯粹的资本力量的体现。”
“禁令”禁不住高尔夫
高尔夫项目一哄而上,消耗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在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后,高尔夫球场项目在2006年12月又被列进《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为何京城高尔夫项目还是接连冒出?《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项目建设是打着以乡村体育公园、休闲俱乐部、城市公园等名义,如奥园高尔夫俱乐部、北京天安假日体育休闲生态园等。有些高尔夫球场的建设还配套建设高档商品房,把高尔夫作为对外宣传的招牌。
“北京近些年来发展一直处于外扩阶段,各区有不同的功能规划,如发展高端文化、生态、科技新城等,从而催生高尔夫等高端旅游项目以吸引外资,迎合高端需求。”傅崇兰对记者说,“圈地是一定的,国家虽有规定出台,但是资本力量的强大加上当地政府的招商需求,高尔夫项目还是会接连出现。”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国家颁布禁令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耕地以防止耕地被滥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人们对生活和娱乐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国家在保护耕地时应切合实际地考虑到人们的文化需求。
“我认为不能对高尔夫项目一刀切。一些未占用耕地的高尔夫球场对周边经济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对于未占用耕地的高尔夫球场,国家应予以保留,而对于占用耕地的高尔夫球场,国家应视情况要求他们还原耕地。”陈及对记者表示。
记者调查的132家高尔夫球场中,18洞有41家,13家27洞,4家36洞,2家54洞,1家72洞。按照苏德荣的说法推算,132家高尔夫球场每年消耗的水资源估计约3140万立方。而据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的耗水将近4000万立方米,这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水量。
上一篇:楼市竞争加剧致太原高端楼盘集中给力蓄势待发
下一篇:开发商违规处罚最高3万元 孰轻孰重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