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障性住房是真正惠及百姓、贴近民生的政策。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家住房制度的战略性调整,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双轨时代”的到来。大家都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长期且涉及面广的重大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于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健康运行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0月29日,2011首届中国保障性住房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各界房地产精英参与了此次论坛,对保障房的建设给出了中肯意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议员普遍认为影响当前保障房建设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三个:一是融资;二是土地;三是后续的运营管理。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指出当前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抓好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
优化户型设计,坚持户型好、功能全、质量安全可靠,要严把质量关,把保障房建成百姓的安心房、放心房、安居房。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除了依靠中央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和各级的配套资金以外,要通过金融创新多方面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用好信贷、财税支持政策,确保资金投入。
2011年全国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保障房的建设加快彰显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如今,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的企业也加入了保障房的建设队伍,如万科地产、碧桂园集团、中国铁建地产集团、远洋地产以及龙湖集团等等,他们不仅是行业的领航者,也是人民安居梦想的践行者。
住房实际过程中已经清晰地实现了双轨运行的框架,一方面要有保障房建设,这是社会保障轨;另一方面还得可持续的发展商品房、产权房,这是市场轨,这两轨运行内在机理是不同的,所以融资也应该有不同的特点。推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上一篇:《住房保障法》即将出台 
下一篇:住建部承诺将在年中实现40个主城联网查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