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网络民意的绝大多数是80后群体,他们对市场的知识相当狭窄,特别是对福利分房时代的状况根本无知。这才有了很多错误观念。而舆论乱像主要来源于他们的错误认知。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现在,各种矛盾纠葛基本清晰。从最初的国有土地完全属于国有到目前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被承认,这中间的巨大变化走了11年的过程。而最初的旧城改造一线城市基本不考虑原址回迁安置,到目前大望京模式的逐渐推开,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如火如荼,加大供应完全依赖于城市土地的整理腾退。土地成本居高不下。这种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以北京市为例,其近连续2年推出土地储备1000亿元贷款投放计划,直接用来做城中村和城郊村的改造工程。北京市北京中心城区的城乡结合部面积约753平方公里,其中需要改造的行政村共有227个,涉及自然村落约450处。今年北京先行启动50个市级重点村的城市化改造。50个重点村现状宅基地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状乡镇企业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涉及农民约14万人,居民约4.2万人。
而大望京模式具有代表性,那么,城中村的居民和农民的住房改善梦得以实现,但是代价是腾退出的土地开发利用,否则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也无着落。
不可能改变的是土地危局,不可能改变的是土地成本的推高。新政的副作用正在体现,一旦僵持,直接影响的是土地上市量和土地出让金总额的降低,也同样影响到了廉租房建设。旧城改造的拆迁安置成本越高,户籍人口的住房改善和资产补偿会更高。这是地方政府致力于做的大好事。但是,新增城市人口是需要廉租和经济租赁的。没有商品房的高价,这两类改善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上一篇:韩世同:保障房建设缺钱 央企国企有责任参与 
下一篇:任志强:新政下楼市僵局无法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