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至少需要1.3万亿的资金,中央政府的下拨杯水车薪,开发商对于保障房的建设亦持观望态度。
这高额的建设资金究竟如何筹集?保障房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谁?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面对难以冷静的房地产市场和难见下行的房价,中央政府在今年年初提出了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还要求各地须明确各自的建设任务。不仅如此,中央还让各地立下“军令状”,对于保障性住房租售管理和后期使用监管不力的地区,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问责。
无论是采取收益补贴还是税收补贴的方式,使民间资本在投资保障性住房的时候,可以获得相对合理的回报率,才能吸引民间资本进来。
对此种种疑问,0352房网特邀清华大学博士、北京贝塔咨询中心合伙人杜丽虹女士,阐述她对于保障房资金模式的观察和思考。
0352房网: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杜丽虹: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很难明确说由哪些组成的,因为表面上跟实际的并不一样。比如说廉租房、公租房等,是由开发商购买的地中间配套的比例这部分开发的,这个钱是开发商出的还是政府补贴的?很难说。
0352房网:目前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里,中央政府直接下拨的补助大概是什么比例?
杜丽虹:在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中,中央政府下拨部分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现在主要还是靠地方的配套。但地方也没有那么多钱。其实,中央的下拨更多的是一种引导性的,并不是一个主体,地方的配套以及民间资本才是主体。
0352房网:现在民间资本介入还不是很多,那么地方政府出得是不是比较多一点?
杜丽虹:现在压力都在地方政府上。
0352房网:保障房建设中,要求地方政府要把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用作保障房建设。但有数据显示,按保守的算法2010年土地净收益的10%应该有1000亿,但是实际上只有100亿左右。为什么这个10%的目标很难达到呢?
杜丽虹: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建设资金的问题,而是在于土地。因为加大保障性住房开发,势必需要地方政府拿出一定面积的土地。
0352房网:感谢您接受我们的独家访问。
上一篇:严之尧:没有质量的土地数量是不可靠的 
下一篇:苏勇:中国陷入福利分房吸引人才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