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猛,财经学者,经济学博士,民革北京大学支委党员,北京大学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

如果坚持严厉调控,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终将崩溃,政府并不会继续对房地产进行打压,十八大后房价必将反弹。
1. 中国银行业不会因为房地产出现大的风险。
2011年3月,海外媒体援引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人士称,惠誉认为一旦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银行业将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中国在2013年年中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概率高达60%。银行业并不会因房价下调出现太大问题。从目前全国的基本情况来看,房价在连续下降9个月之后,从7月份开始回款回升,但上升幅度仅为百分之零点几,可忽略不计,但房价下行9个月累计5个百分点降幅,却被银行以取消首套房贷优惠利率及房贷加息吃掉了。房地产调控的一点点成果,红利都被银行拿走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如果出现崩溃,银行业绝对保不住,但在杜猛看来,就目前而言,中国的银行不仅仅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银行,同时也是做按揭最安全的银行。房地产给银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其实很小,且远远低于银行自身的风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银行业和房地产业的蛋糕中,政府、企业、银行各自拿走三分之一,而且国内的银行或规避、或转嫁,将风险化解,并对房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2011年房地产融资2.5万亿即将进入还款期。
2011年,在国内外上市的15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约达到6500亿元,非上市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方式的融资额也超过6500亿元,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非金融机构的短期小额贷款也数字惊人,杜猛预计这一数额也超过5000亿元。不仅如此,中央企业在房地产业中的投资也超过3000亿元。除国务院准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15家央企外,还有众多央企并未退出房市,杜猛判断,央企有60%-70%的资金,即3000亿元以上的资金被变相挪用作房地产投资。“这2.1万亿的房地产融资,还是不穷尽的统计,”杜猛指出,在房地产范畴内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融资,实际融资总额应超过2.5万亿。而按照惯例,2010年10月28日之后进行的信托融资在今年年底前后陆续到期;私募股权等非常规的综合融资,通常成本较高。“房地产企业过去的融资和市场回款渠道都比较通畅,但现在无论是国家队、上市队,还是民营队,都将面临融资到期、还款压力大的问题,”杜猛指出,一方面是还款压力大,另一方面是房子卖不动,房企或用新的贷款还款,或展期还款,但银行也有自身的压力,而且无限制展期也是违背相关规定的。
3. 如果坚持严厉调控,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终将崩溃。
如果今年下半年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继续低迷,地产业回笼资金疲弱,整个地产业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从2010年新国八条出台至今,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久性是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杜猛指出,如果坚持严厉调控,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终将崩溃,而目前,房企之所以能够忍受调控,与地方融资平台不无关系。与地方政府相比,房地产企业的情况似乎要相对乐观。除融资之外,整个房地产市场中的自有资金仍有超过2万亿资金,从负债率来看,房地产企业融资负债比多则60%-70%,少则20%-30%,全行业平均负债率为50%-55%。这与我国其他工业、矿产、汽车等行业相比已经是非常低的,更是远远低于地方政府高负债率,个别地方负债率达300%。鉴于地方政府的负债率远远高于房地产企业,房企们就跟地方政府对赌——如果资金链断裂,也是地方政府融资的资金链断裂在先。
4. 政府并不会继续对房地产进行打压,十八大后房价必将反弹。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较重的行政干预。杜猛指出,无论是买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业形势不佳,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房地产资金流还是安全的。除了市场的刚性需求,支撑企业与地方政府对赌的条件主要在于,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持续低于预期,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行将对全年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并不会继续对房地产进行打压,“我们很难去用现在的市场情况去判断房价一定会降。”十八大召开在即,杜猛预计,十八大后房价必将反弹,但政府绝不会容忍出现报复性反弹,所以银行业的风险还是在缩小。与地产业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相比,银行自身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如果以十年的黄金周期来判断银行业的发展,到2016年,银行的垄断性、政策性红利被吃完,行业利润挤压殆尽,银行业将结束其高速成长期。长期以来,银行的高利润都是建立在房地产等实体产业的痛苦之上,银行高利润时期的结束,对房地产而言却是一件好事。
杜猛,曾经主持集团总部和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对所属投资地区和分子公司,数千万平米的开发面积,进行管控,有国内外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背景,资本运营和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双重工作经验,是业界学院派和实战派的代表性人物。
上一篇:顾海波:房产税不是房产睡 更不是房产碎
下一篇:章林晓:房产税不能无视许多"房奴"并非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