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4月28日,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第一季度2.24万亿人民币新增贷款中,房地产开发贷新增167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7.0%,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
性住房开发贷款新增 651亿元,比年初增长40.1%,保障房新增开发贷款占到房地产开发贷的四成左右。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最为谨慎的则是400万套公租房和廉租房,由于其还款来源主要依靠未来租金收入,是否出售也尚未明确,且贷款期限一般很长,商业银行积极性并不大。
本报记者此前获得的一份调研报告透露,以重庆公租房为例,目前该市公租房租金水平大约为市场价格的50%-60%,租金仅可勉强覆盖利息,而重庆公租房贷款期限一般在10-
13年之间。当地银行业人士还告诉记者,除还款来源外,公租房贷款的抵押担保也堪忧。
“目前,保障房公司主要提供信用担保,无法提供抵押,总行也比较关心法律从程序上的抵押所有权,因为开发方实际上没有土地,没有足够资产可以抵押。”上述人士介绍
。
在北京,商业银行参与公租房项目,仍限于商业性普通住宅项目开发的“配建”项目,银行尚未真正推出纯粹的只针对公租房贷款产品。据上述接近建行的人介绍,目前北京
市一般住宅小区公租房配备比例最高可达30%。
对于银行而言,现有的公租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上述国有大行房地产金融人士透露,以北京为例,未来公租房租金为市价的70%-80%,这也只能覆盖利息水平。
如此背景下,为支持保障房项目,建行甚至推出了一款期限高达35年的长期保障房贷款,在其精心设计的还款模式中,若以财政补贴、租金为主要还款来源,35年后方可还本
付息。
然而,在各地纷纷推出的保障房计划当中,公租房的比例却一直在增加。
国泰君安最新出炉的保障房建设调研报告显示,在上海三大类保障性住房中,4万套公租房是2011年新增部分,其比例占到14.4%,其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40-50平方米。如果不
考虑地价,按照一平米2000元的建造成本来算,只需要20亿元。如果按照已收储的价格,即1万元/平米计算,需要200亿元。
上海公租房有三大资金来源:其一是,从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出资约15亿元;二是土地出让净收益按10%,按上海去年出让土地1369亿元估算,此部分将能筹措130亿元,可完成2
万套左右的房屋建设。剩余部分则需仰仗金融机构发放公租房中长期贷款等方式。
而在不少银行人士眼里,目前商业银行的积极表态,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某政策性银行南方分行人士告诉记者,该分行与当地政府签署了500亿元的保障房合作授信协议,
“实际连10亿元都没支持”。
上一篇:小产权房等违规住房将被没收 改建为保障房
下一篇:楼市调控满一年房价仍高 37%平均毛利属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