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投资主体中增加上市公司选项。为做好与上市房地产企业用地审核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在现有投资主体性质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选项。
4.在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产业目录的分类。为进一步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跟踪分析,以发改委的产业目录为基础,在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增加产业目录分类。
5.增加土地出让价款缴纳情况的跟踪监管。在土地动态跟踪监管信息中增加土地出让价款实际支付情况的监管,跟踪采集土地出让金实际缴纳情况。
6.建立与土地供应政策匹配性校验。根据土地供应规模、开竣工时间约定,出让金缴纳进度等供应政策,将其与具体的供地项目相关联,对于不符合供应政策的项目设置提示功能。
7.建立与工业用地最低价的关联关系。按照行政区划,将各个土地级别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与供地的具体价格相关联,跟踪工业用地最低价的执行情况。
8.完善储备土地的信息采集。在储备土地的面积上,按待开发面积、正在开发土地面积和完成开发土地面积进行填报。在储备土地的资金收支上,按土地出让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举债的贷款、其他资金和利息收入分类填写资金来源,按土地价款或征地拆迁补偿费、前期土地开发费用、贷款利息支出和其他费用分类填写资金支出情况。
(二)建立灵活的报表定制系统
根据系统采集数据的情况,结合土地市场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细化报表定制系统,及时形成支撑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和形势判断的统计报表,并定制不同类型分析模板,共享分析成果。重点开发能够反映以下信息的信息产品:
1.土地供应总量、来源、结构和分布情况;
2.土地供应的行业分布和投资主体情况;
3.土地供应的地面地价和楼面地价情况;
4.土地出让价款收缴情况及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
5.土地开工、竣工情况;
6.土地闲置状况、原因及分布情况;
7.分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审批土地的批而未供情况;
8.土地储备情况。
(三)完善信息发布方式和发布内容
1.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调整中国土地市场网的网页设计,将原来在监测监管系统内运行的受让人、位置、面积、用途、成交时间、成交价格、土地价款缴纳情况、合同约定开竣工时间、实际开竣工时间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及时在部门户网站中的中国土地市场网专栏对外发布。
2.发布权威市场信息产品。充分利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数据,围绕领导同志关注的、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开展监测分析,专题发布相关信息产品,切实引导社会舆论。
上一篇:国资部关于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意见
下一篇:关于申报2011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城建)备选项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