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引起文化界的关注。从那时起,欧美、澳洲、地中海、巴洛克、洛可可……地产行业异域建筑风盛行。
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系统工程。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是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
“地产文化”与“建筑开发”好比企业发展前行的双腿。地产文化贯穿于企业多个执行层面及实现过程,包括策划、建造、装修、景观、生态以及物管等多方面的行为;建筑开发则将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客户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引导、支撑及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上周二,本报成功举办并报道“‘诊断中国楼市’主题沙龙交流峰会”后,引起业界强烈反响。本周,《买房成都》记者全面对话业界精英人士,继续深层次探讨市场变幻疑云,热议成都楼市的文化现象,全面诊断未来楼市的发展走向。
其一,流水线作业 文化只是一张皮?
流水线式简单作业时下在地产界颇为流行。“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在房产营销方面对文化的包装比较多,企业大多参与流水生产线工作,但在整体上,如产品定位、设计、客服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缺失,简单的直销式营销手法已经行不通了。”建发房产总经理助理向进军认为,现在卖房子更多的是要卖附加值,卖价值观,卖文化。
“单一项目的流水生产方式毫无建筑价值可言,很难维持开发企业的文化基调。”成都文旅资产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婷同时还强调,“打造一个地产项目,是在经营文化。”
“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繁琐单一,在项目的策划、推广、定位方面缺乏文化元素,就会使开发项目在营销推广上遭受阻碍。”置信牧山营销负责人谭斌如此说道。
四川省社科院专家徐山明坦诚房地产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以及品牌理念、营销方式的文化提升和凝练。“目前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主要是结合市场开发产品以寻求最快速的资金回报,建筑设计成为一种简单的快餐文化,是当下房地产行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其二,建筑洋化 本土文化示弱国外风格?
2011年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楼市黄金十年或将结束。今后,中国将迎来白银十年,在著名财经评论专家叶檀看来,未来中国楼市将进行重新分配和洗牌,文化地产将成人们关注热议的对象。
“移植、克隆是一种发展状态,西方建筑文化的渗透将对本土文化造成强大的冲击,然而开发商在楼盘建筑方面一味复制,对本土房地产来说,是严格意义的文化入侵。”欧阳首承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是多元化的,是各种思潮竞争、对话、比较、互渗的一种现实状况,西方的建筑不仅在外观上,甚至在居住理念上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要使房地产市场成熟起来,还要真正讲究本土文化与地产相结合的建筑,这才是最终的一种发展方向。
资深文化创意人蒲红江分析,如今城市建筑风格各异,但惟独缺乏核心的地产文化,主要原因还是房地产行业的本土文化缺失。同时他还指出,“传统文化核心的组成部分,应该将文化、资本和政策三者结合起来,以文兴商、以资促商,推广大文化概念应从本土文化着手。”
其三,拿来风盛行 卖房容易转型难?
“拿来主义”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很流行的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道理。倍受开发商的青睐。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在自己的商业项目上,最后形成自己的产品面向市场。
“拿来主义是把双刃剑,它能让我们披荆斩棘省去很多的麻烦,但同时绝对不能形成依赖性,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更多的积淀。”资深地产策划人、卧龙吟机构总经理杨明富这样说,中国房地产必然由单纯买房子买环境过渡到文化价值的认同和灵魂的归宿感,需要开发商有历史积淀,行为眼光长远,有文化底蕴支撑。
“正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房地产离不开西方的文化。既然西方文化来了,我们理性接纳好了,最重要的是怎样将它吸收过来,慢慢地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欧阳首承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上一篇: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导致房价近期下降
下一篇:昶旺花园涉及政府成了市区一道极不和谐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