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字头”楼盘再现珠三角二三线城市,令业界一片哗然。毕竟,与一线城市或者中心城区的高价楼盘相比,二三线城市楼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令外界始料未及的是,这种明显的降价现象却从外围地区开始蔓延。
经纬行研究中心分析称,在资金回笼速度放缓、贷款成本和贷款难度加大以及年度销售目标等多重压力下,开发商已有调价意愿,但目前仍以暗降为主。
对于2011年“十一”期间的成交低迷,开发商似乎早有准备,与“五一”期间不同,此次开发商的推盘力度明显加大。据记者了解,位于广州市大学城的某楼盘“吹风价”高达24000元~27000元/平方米,但实际开盘的折扣价仅为23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此低价入市的楼盘在广州全市范围内也不少见。
这样的降价幅度似乎并未成为撬动市场的“杠杆”,与部分二三线城市“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楼盘相比,高达2万元以上的售价还是让购房者望而却步。
记者了解到,“十一”期间,佛山周边以4000多元/平方米均价推货的楼盘较多,位于顺德的某楼盘打出 “3400元/平方米起、均价4500元/平方米”的销售口号;另一楼盘甚至推出低至3100元/平方米的“特价单位”。虽然上述超低价楼盘噱头十足,但“3字头”的价格仍令人震惊。上一次“3字头”价格的出现,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不过,韩长吉认为,目前一线城市的整体价格依然趋于稳定,降价还需调控政策的长期作用,就整个珠三角而言,年内出现价格波动的可能性不大,明年一季度则是价格出现波动的关键时期。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指出,二三线城市出现降价有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持续一年,部分房企资金韧性已逼近极限,中小房企项目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加速资金回流已成为部分房企的优先选择;另一方面,楼市刚性需求受当前通胀形势的影响较大,处于限购下的楼市 “平衡假象”开始向供大于求倾斜。
无论是“变相”促销还是“实打实”地降价,但被称为年内最后一个楼市高潮的“金九银十”未能提振市场信心,反而使得“实质性降价”的预期愈发强烈。
上一篇:保障房应双轨制保证“市场加保障”双轨制发展
下一篇:山西城建出台新规进行商品房预售资金全面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