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集资建房
1988年9月,太原市就成立了解困住宅合作社,协助没有建房能力的单位解决职工的住房困难,发展和组织社员集资与合作建房,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
太原市解困住宅合作社先后自建小南关、并东、西缉虎营解困工程,并与省化工厅、省机械厅、晋安化工厂、太化集团公司等20个单位合作建设解困住宅楼房51幢,解决了2787户困难户和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当时,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政府也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新的政策、措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成为焦点。
1995年 第一个经济适用房开工
1995年太原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安居工程实施城市,太原市委市政府连年来把安居工程建设列为为市民办的实事项目,采取土地行政划拨,减免有关税费等优惠政策予以大力支持。太原市逐步建立起了面向广大低收入家庭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
从1995年,第一个经济适用房“兴华苑”的开工建设,到2008年,太原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竣工面积达509.9万平方米,解决了7.28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
1998年 结束福利分房
1994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的改革方向。1998年,国务院宣布终止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寿终正寝,住房消费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商品房逐渐成为住房供应的主体。
据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太原市面向社会供应的商品房面积不到100万平方米,2008年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6年规模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以廉租住房制度为主体、以经济适用房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太原市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2000年 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太原市正式出台了太原市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当年从1月1日起,太原市各级党政机关、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我省其他市、县最迟也从当年7月1日开始了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由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货币化补贴组成。这两项资金都是职工的住房工资。实施对象是当地住房补贴方案出台前参加工作的无房户职工,住房面积未达标户职工。
据了解,2003年至2005年,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大,太原市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房地产市场开发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5.1%提高到54.5%,单位利用自有土地集资建房的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居民自建私房的情况已不多见,全市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并加强。”
2007年 抑制房价
2007年至2009年,太原市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控阶段,之前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在信贷调控的直接影响下,太原房地产市场出现变局,销售市场明显降温的同时价格上涨也逐步被遏制。
2007年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再降至121.8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预售面积93.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38%。2008年金融危机下,政府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和开发企业的进一步促销,令压抑了一年之久的住宅需求得以释放,令住宅销售面积自2008年开始逐步增加。全市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为24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商品房226.72万平方米,均比上年翻了一番。
2011年 保障房建设元年
2011年是太原市史无前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元年,太原市在全省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全年建设保障性住房4万套,达到“十一五”五年总量的40%。
山西省政府、省住建厅再次出台新政,给企事业单位自建保障房松绑,保障房成抑制房价的关键。
上一篇:太原惊现2000元/平米楼盘 开发商赔本赚吆喝
下一篇:长春市楼市温和交卷 轻松通过“期中考”